智能车位锁市场鱼龙混杂,有哪些标准可参考呢?

2024-02-29

近几年随着各大城市面临停车难、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中央和地方详细出台了各类停车政策,智慧停车市场被引爆,城市级停车、停车场智能化等需求不断增多。为了规范智慧停车场建设,智慧停车国家标准于2023年发布,2022年北京、上海等地推出智慧停车地方标准,广东早在2020年推出了智慧停车行业标准。智慧停车产品分为停车信息采集设备、停车收费设备、 停车智能管控设备和停车信息发布设备四类,其中智能车位锁属于停车智能管控类设备,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下几个主要智慧停车标准是如何规范智能车位锁产品的。

---------------------------------------------------------------------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家标准GB/T 42442.1-2023《智慧城市 智慧停车 第1部分:总体要求》,确立了智慧停车的总体架构,并规定了智慧停车物联网感知的要求:

6.1 基本要求

物联感知部分主要实现智慧停车统一感知与边缘智能处理功能,为智慧停车应用服务构建数据采集、智能控制、信息发布和便捷支付等能力。

6.2 设备类型

数据采集类设备:对停车位置、设施、图像、身份等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如地磁、雷达、车辆识别相机、超声波车位检测器、监控摄像头、ETC天线等;

智能控制类设备:对停车出入口、停车位进行智能控制的设备,如智能道闸、智能地锁等;

信息发布类设备:实时发布停车相关信息的设备,如电子公告牌、查询机、场内诱导屏、场外诱导屏等;

便捷支付类设备:进行停车费支付的设备,如互联网支付设备、银行卡支付设备、现金支付找零设备、ETC读卡设备等;

边缘设备:对数据采集类、智能控制类、便捷支付类设备及边缘网络进行统一管理,与云端协同决策,提供计算和智能服务,如网关、边缘计算节点等。

在国家标准中,将智能地锁归入智能控制类设备,适用于停车位智能控制,也就是说智能地锁已成为国家标准中标准品类,用于实现车位级智能控制。

---------------------------------------------------------------------

其次,我们来看看上海市的地方标准《上海市智慧停车场(库)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对泊位智能管控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功能和性能要求,针对G1G2G3所有等级的停车提出了建设要求:

泊位智能管控设备定义为能与停车场(库)内智能设备、用户移动终端等各类设施联接控制,用于防止泊位非授权占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2.3 泊位智能管控设备 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应在场(库)充电专用泊位、无障碍泊位等专用泊位安装泊位智能管控设备,应符合以下功能和性能要求:

2.3.1 功能要求

1)能够通过短程通信、物联网、专用网络或互联网等网络,与充电桩、车辆信息采集设备、用户移动终端等各类设备联接,实现车辆或用户自动识别并完成泊位开放、阻挡自动控制。

2)具备防水、防撞、抗压等特性和自我保护功能,车辆撞击时告警,并在恢复时取消告警,供电中断或电池电量耗尽时能撤销泊位或车辆阻挡模式。

2.3.2 性能要求

1)与车辆识别设备连接平均时延≤500ms,控制指令响应时间≤500ms。

2)阻挡摆臂升、降完成时间≤5s;可在车内进行控制,有效距离不低于 10 米。

3)设备防水等级不低于IP67,常规泊位抗压≥5t;大型泊位抗压≥10t。

上海地方标准一方面界定了公共停车场的充电专用车位、无障碍车位等应安装智能车位锁等设备,另一方面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对智能车位锁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为上海地区的停车场车位级管控建设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公共停车场(库)智慧停车系统,应按照其智慧化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 G1G2G3 三个智慧等级,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G1 级:适应基于人行导航的停车场(库)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应具备停车场(库) 专用电子地图、空余泊位感知发布功能、行人定位功能,为停车人提供寻车步行导航(反向寻车)、停车预约、错峰共享、统一支付等初级智慧停车服务;

G2 级:适应基于行车导航的停车场(库)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具备停车场(库)专用电子地图、空余泊位感知发布功能、行人定位、行车定位等功能,提供空泊位车行导航,寻车步行导航,精准泊位预约、错峰共享,统一支付等中级智慧停车服务;

G3 级:适应于自动驾驶的停车场(库)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基于 V2X 车路协同),在 G2 基础上通过加装场端感知系统和路侧通信单元,实现智能泊车与车场协同等技术深度融合,支持自动驾驶落地,成为未来出行服务的一部分。

表格描述已自动生成

此外,上海地方标准还将公共停车场分为G1G2G3三个等级,无论哪个等级的公共停车场,泊位智能管控设备都是必须安装的,这也标志着车位级智能管控设备即将普及。

---------------------------------------------------------------------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北京市的地方标准DB11/T 2046.2—2022《智慧停车系统技术要求 第 2 部分:停车场(库)外场设备》,对停车场外场设备进行了分类,并定义了停车智能管控设备,还给出了功能和性能要求:

停车场(库)外场设备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停车信息采集设备、停车收费设备、停车智能管控设备和停车信息发布设备四类。停车智能管控设备为能够自动控制车辆进出停车场(库)或停车位的控制设备。

5.4.2 车位智能管控设备
5.4.2.1 功能要求

5.4.2.1.1 应具备自动检测车位状态、自动控制设备状态等功能,宜具备自动识别车辆号牌的功能。

5.4.2.1.2 应具备防水、防撞、抗压等特性和自我保护功能,车辆撞击时告警,并在恢复时取消告警,供电中断或电池电量耗尽时,能撤销车位或车辆阻挡模式。

5.4.2.2 性能要求

5.4.2.2.1 与车辆识别设备连接平均延时应不大于500ms,控制指令响应时间应不大于500ms。

5.4.2.2.2 阻挡摆臂起/落完成时间应不大于5s。

5.4.2.2.3 车位智能管控设备抗压应不小于5t。

北京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设备分类相似,停车场智能管控设备分为停车场智能管控和停车位智能管控,智能车位锁属于车位智能管控设备,且成为了标准的品类,同时还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对智能车位锁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与上海标准的要求差不多,为北京地区的停车场车位级管控建设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广东省的行业标准,广东省静态交通协会发布的《T/GSTA 001—2020停车场(库)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将车位锁智能停车系统列为了道路停车场景的一部分。

5.1.1.4 车位锁停车管理系统

5.1.1.4.1 系统功能要求

应能自动采集路内停车位状态信息,满足停车计时收费的要求,并实时上传至路内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应能自动采集设备状态信息,并上传至路内停车信息管理系统。

应具备自动上锁功能,支持智能停车 APP 进行车位锁开锁或上锁。

应能实现在线预定停车位。

应具备防撞、防水、抗压功能。

宜具备报警功能。

5.1.1.4.2 系统性能要求

车位状态检测准确率为 99%

广东省的行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北京上海的地方标准早发布2年,将车位锁停车管理系统列入了道路停车的解决方案中,作为道路停车的可选方案之一,同时还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对智能车位锁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与北京上海标准不同的是功能方面没有特别精确的要求,性能方面也只是对准确率提出了要求,相对来说要求较为宽松。

---------------------------------------------------------------------

综上来说,国标层面确定了智慧停车的总体结构,也确定了车位智能管控设备在整个架构中的位置,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对车位智能管控设备定义、功能和性能、停车场建设要求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包括路外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车位智能管控设备已成为一线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标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全国风向标,停车场车位级智能化会逐步下沉到其他省市区,意味着车位智能管控设备也会逐步普及到全国各地。


分享